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,经历了4次大的变迁:消费互联网、产业互联网、大数据时代、人工智能时代,不同的阶段都有其适合的商业模式。本文作者对这不同阶段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,并重点解析了AI时代的2种商业模式,一起来看一下吧。
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商业模式也在不停地变迁。对商业模式最佳的解释,要数北大副院长魏炜,他说商业模式其实就是“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”,那么什么样的交易结构才会比较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市场呢?
梳理一下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程,你会看到,基本上经历了4次大的变迁:消费互联网、产业互联网、大数据时代、人工智能时代,不同的阶段都有其适合的商业模式。
一、消费互联网时代
互联网早期,流量红利不断,商业模式很简单,找到一个需求点,然后通过强运营,不断优化盈利模式,就能够过得很好,所以这个阶段的商业模式可以用三级火箭理论来进行概况:
- 第一级火箭:挖掘痛点需求,打造高频流量入口,(如:QQ、百度搜索、360安全卫士)
- 第二级火箭:沉淀商业场景,留住用户(如:QQ空间、知道/百科/文库、360浏览器/安全网址)
- 第三级火箭:打造商业闭环,进行变现(广告/游戏/内容分发、SEM/网盟广告、应用商店/广告)
二、产业互联网时代
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失(流量越来越贵)、消费升级(进入买方市场),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等因素,刺激了供给侧改革,加速了产业互联网的进程,市场的竞争升级到了产品、供应链等综合实力的比拼。
可以用一张商业画布来进行描绘,如下图所示:
在商业画布的中间位置是产品和服务(价值主张)、右侧是客户/收入(客户关系/来源)、左侧是效率和成本(通过资源/合作,来提升效率)
此阶段的商业模式,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即可:
- 需求是什么?解决方案如何?如何盈利?
- 客户是谁?从哪儿来?
- 关键合作是什么?成本如何?
产业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特征就是“高度协作,资源整合”,比拼的是资源和运营能力,在网络效应的加持下,大大小小不同领域的平台型产品诞生。
这个阶段技术壁垒并没有那么高,算是硬碰硬的一种打法,但打的还是表层需求。
三、大数据时代
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生产了大量的数据,催化了数字化进程加速。数字化、大数据等各种概念爆发,同时也点燃了人工智能的火苗(尚未大规模兴起)。在此阶段,大数据为传统商业模式中的产业上下游关系增加了一个“数据”的维度,新的商业模式诞生,如下所示:
在这种模式下,数据既是资产,又是产品和服务,整个商业市场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,都开始重视数据的价值。
四、人工智能时代
随着AI的发展,表层需求已经不足以支撑产品商业化,这就对需求挖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同时也提高了产品构建的门槛。如果一个人对整个行业与市场没有深刻的理解,那么他也就很难挖掘出真正需要AI来解决的需求和痛点。
商业模式设计没有标准的流程,领域不同,流程就不同。人工智能时代,高度概括的商业模式方法论往往实用性很低,因为AI解决的是用户深层次的需求,就像用低倍镜永远瞄不准,也打不到远处的敌人一样。
产品或服务是商业模式的核心载体,因此为了探究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模式,就需要先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框架,主要从2个维度来拆解产品框架:技术维度、用户角色维度
1)基于技术的产品框架,从低到高依次为:运算智能、感知智能、认知智能、类脑智能,如下图所示:
- 运算智能:主要依赖计算机的强大算力,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效率;
- 感知智能:如智能语音、图像识别、等模式识别类产品,主要在优化产品的交互层;
- 认知智能:如NLP、知识图谱等,可通过概率图等实现类人的认知推理,主要优化产品或服务的策略层;
- 类脑智能:如脑机接口,实现人机合一,实现去产品化,无感化服务;
2)基于用户角色的AI产品框架,可以分为:过程类产品、终端类产品
- 过程类产品:用户触感的实体产品与传统产品没什么不同,但是在感知层面有很大的不同,如智能聊天机器人、自动决策系统等;
- 终端类产品:通常为软硬件结合,以拟人化的智能终端来提供产品服务;
基于不同程度的产品框架组合,我们可以抽象出2种不同的商业模式:
第一种:赋能型AI商业模式,AI作为一种服务能力,嵌入到传统的商业模式中,助力传统商业模式升级改造。原商业模式不变,通过引入AI服务或合作,来提高整个模式的运作效率;
第二种:降维颠覆型商业模式,打破原有的服务模式,拥有极高的专业度,有较高的算法模型和数据资源壁垒,同时化繁为简,以创新型的产品形态作为商业价值载体,用“消费互联网”时代的打法再走一遍;
特点如下:
- 改变原有的价值链,和价值传递方式;
- 改变原有的产品形态,以创新型产品来革传统产品的命;
- 建立强有力的壁垒,内卷整个领域;
五、总结
市场在不断变化,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市场,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,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。商业模式的变革,也只是换了一种交易结构而已,商业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,所以要对未来有信心。
本文由 @长弓-P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
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